第八期赋权增能团队教学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时间:2020-11-27浏览:963

(通讯员 翟宇)20201125日晚19:30,由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外语教育与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和赋权增能团队主办的第八期教学学术研讨会在“腾讯会议”平台召开。来自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曲靖师范学院、南京晓庄学院、青岛科技大学、湖北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华北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合肥师范学院、郑州商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等20余所高校约60位教师、博士生和硕士生参与了此次学术研讨会。

本期研讨会由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刘雅丽博士主持,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文忠教授和曲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刘永良担任点评嘉宾。两位汇报人分别为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博士生刘佳和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清华大学博士生冯瑞玲。

刘佳老师以《“学术英语”课程的赋权增能设计》为题,从课程现状、教学目标、教学原则、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估五个方面对“学术英语”课程的赋权增能设计进行汇报。该课程设计坚持“角权责统一、做学用合一、教师主导和学习者主体”教学原则,融合共性内容和个性化内容,采用终结性评估和过程性评估相结合方式,以达成在个性化学习和实践中逐步评估学术英语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

冯瑞玲老师的汇报题目为《自然实验与双重差分法在语言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在汇报中,她深入浅出阐述了自然实验设计理念、估算方法以及核心假定,以及自然实验和双重差分法与语言教育研究的结合点,并提供了高质量网课、学术专著等丰富学习资源供师生自学。冯老师指出,相比随机实验,自然实验具有经济实用、不涉及伦理问题、能更准确推断因果关系等多重优势,其可用于教学改革和语言政策研究,能够拓宽学术研究视野和学术发表的期刊选择范围。

与会师生就两位汇报人课题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和分享交流。围绕刘佳老师的课程设计,天津师范大学徐承萍老师表达自己在实施新教学理念中遇到的困惑,包括“设置几个角色课堂展示效果最佳”以及“如何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对此刘佳老师回应道,赋权是长期过程,需要改变学生习惯做“优秀”差生的观念,教师在转变学生观念方面应起到重要作用。冯瑞玲老师的研究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学习兴趣,纷纷表示希望进一步学习相关课程、以期将其应用到今后科研实践中。

刘永良老师与张文忠教授对两位汇报人的课题内容进行了点评。刘永良老师肯定了两位汇报人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并与他们分享经验、提出疑问,建议刘佳老师实施“角色赋权”时,可以采取赋予具体角色、使学生产生角色期待,落实具体活动、明确学生权利和责任,从而达成角色赋权和能力内生;同时强调学生作为“评价者”的重要性,即学生能够通过担任评价者,促使自己准确把握评价标准,实现自身学习目标。针对冯瑞玲老师的研究,刘老师就“如何收集数据”和“自然实验法是否存在一定干预”提问,通过冯老师的清晰解答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种方法的优势之处和实施注意事项。

张文忠教授高度赞扬了两位汇报人的研究成果和汇报展示,并就刘佳老师汇报和讨论中提到“如何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做出回应,教师要认识到与学生交流和讲解新理念、新措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当学生认为其有效,学生才会主动适应新理念,这也是实现赋权增能这一教学理念的基础和前提。张老师给予冯瑞玲老师成果和汇报充分肯定,认为她就自然实验和双重差分法的讲解清晰易懂,该方法对于国家宏观政策制定和具体教学研究都具有实用性,同时提醒师生选择研究方法时必须仔细比照使用前提,避免误用。

听完汇报和专家点评指导后,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王静萍院长表示“从汇报和研讨中学到了新知识和方法,这种研讨形式真的十分有益”。西南交通大学徐晓燕教授表示“听过讲座,很有感慨,感到责任重大,要引领高阶思辨能力培养,扭转学生、教师乃至管理方重知识传授的观念,要钻研赋权增能教学细节的有效实施”。郑州商学院赵彦丽副教授也表示“听了多期报告,使我对赋权增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希望尝试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听力教学创新改革之中”。

最后,张文忠教授就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做了总结。20余所高校的师生期待相聚于下一期研讨会。最后主持人刘雅丽博士邀请大家合影留念,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收获满满的第8期赋权增能团队教学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