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芙兰教授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文明逻辑与中国方案”

时间:2024-10-10浏览:10

(通讯员 唐瀛 石豆 杨琳 摄影 唐瀛 杨嘉瑞)930日上午,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司芙兰(Maria Francesca Staiano)教授为南开外院师生带来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文明逻辑与中国方案”的学术讲座,旨在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理念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讲座吸引了来自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学院以及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北方工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的师生参与。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区域国别研究中心主任阎国栋教授致欢迎词。意大利语系主任杨琳教授、青年教师倪杨、石豆、外籍教师乐小悦(Letizia Vallini)、安德烈(Andrea Sartori)副教授出席讲座。国别和区域研究专业硕士刘欣蕊、意大利语系FAS项目班大四学生王楚婷担任讲座口译。

司芙兰教授是法学博士,任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拉美研究中心主任,她是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创始人员之一,还是拉丁美洲社会科学理事会(CLACSO)“中国与世界力量地图”工作组研究员。她在中国法治国家建设、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中拉关系及中欧关系等领域均有研究成果,出版专著《中国法律及其国际投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23)。

在讲座中,司芙兰教授深入探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其中的文明逻辑,强调其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性。通过分析这一理念的文化根基,司芙兰教授展示了它如何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义”与“共生”等理念相结合,反映出全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她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不仅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积极推动多边合作,为建立更加公正和可持续的国际秩序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司芙兰教授还讨论了全球治理的新发展,强调中国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时,她也提到当前国际关系中存在的一些挑战,如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这些都需要通过建设性对话与合作来应对。


最后,司芙兰教授总结道,“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一个理论概念,更是实践中的指导原则。她呼吁各国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经济不平等等全球性问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互动环节中,在场师生就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法治国家发展等话题踊跃提问,司芙兰教授做了详尽的解答。此次讲座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外交政策及其背后理念的平台,也激发了大家对国际关系未来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