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领导为外院师生讲授“形势与政策”课

发布者:王泽璞发布时间:2019-04-12浏览次数:1455

(通讯员 王泽璞)411日,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杨克欣以弘扬传承南开百年传统做新时代的爱国者奋斗者为主题,为外国语学院全体师生讲授“形势与政策”第一课。课堂设1个主会场及4个分会场,外国语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教师、研究生党员及全体本科生参加了学习活动。

杨克欣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南开大学视察指导工作的光辉历程和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她指出,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全体师生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南开大学的殷切期望与嘱托,不负关怀,砥砺奋进。

杨克欣谈到,爱国是南开的旗帜,是南开的基因。张伯苓校长的爱国三问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南开大学的百年校史浓缩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气节,从“国帜三易”、南开大学土货化发展方针和日军炸毁校园进一步说明南开大学是以育才救国、兴学国强为宗旨,以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为学术背景,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教育目标的大学。

杨克欣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视察南开大学强调大学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一代代南开人践行“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胸怀大公,勇担时代使命,在不同的领域为中华民族做出了杰出贡献。她说,希望南开教师秉公尽能,南开学生立公增能,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把小我融入大我,在新时代写下与国家民族同频共振的爱国奋斗新篇章,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南开百年华诞。

课程结束后,外院师生深受鼓舞。2018级通用+非通用日语项目班本科生陈巩说,巍巍南开,百年历史涌现出许多共和国的脊梁。他们从事各行各业,但他们有着不变的共同点:从不把自己从社会国家中剥离。把“公”字放在首位,而以“能”字为学习导向。

2017级硕士生研究生张秦玮说,在“形势与政策”课上,我们回顾了南开的爱国传统,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开的重要讲话,对爱国精神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作为一名南开学子,我们要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不断扎实所学的知识技能,将爱国主义践行到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博士生侯典峰说,南开素有爱国创新的传统。张伯苓老校长说过,南开讲的“公”是大公,南开讲的“能”是最能。我想,这里的“大公”和“最能”就是要求我们始终坚持爱国奉献的精神,瞄准本领域的最高水平,自我鞭策,追求卓越。具体到我自身来说,就是不怕吃苦,精益求精,做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意大利语专业青年教师石豆说,在南开工作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南开大学在诞生之初,就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南开百年,既是中国百年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缩影。我很荣幸能够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见证南开百年,希望能够在新起点上,做出新一代南开人的历史贡献。

据悉,外国语学院不断加强“形势与政策”课建设,全面系统、及时跟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教育引导全体师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