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一九五八

发布者:王泽璞发布时间:2019-09-09浏览次数:896

李清和校友

磁州窑遗址(保留在河北省峰峰矿区彭城镇)

1958年是我们国家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全国各地、各条战线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大跃进局面。

1958年,我16周岁,正在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第二中学(现在的邯郸市第十四中学)就读高中,我是1957年从本校初中考上高中的。峰峰二中于1951年建校,位于峰峰矿区境内的元宝山脚下、滏阳河畔,依山傍水,风景宜人,环境幽雅。学校西面不远的地方就是黑龙洞村,这里有著名的滏阳河发源地--黑龙洞。黑龙洞又名龙洞珠泉,石洞深邃,水源丰富,清清的泉水从岩缝喷涌,源源不断地汇入滏阳河。宽宽的河面,河水清澈见底,潺潺的流水声如同那美妙的乐曲,沁人心扉。我在峰峰二中学习生活了6年,是滏阳河养育了我,滋润了我的心灵。

在那大跃进的年代,学校贯彻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大搞勤工俭学,老师和学生都要经常参加体力劳动。一开始参加劳动是利用课余时间,后来就半天停课半天劳动。随着大跃进的升温,这股浪潮波及到学校,全天停课了,平静的校园沸腾了,师生们都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勤工俭学的热潮中。 

在全民大炼钢铁的带动下,学校建起了小高炉。为了实现在15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提出1958年钢产量要在1957年535万吨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为此,在全国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的高潮。这是1958年实现大跃进的主要标志。学校紧跟全国大炼钢铁的形势,在学校外边找了一块空地,兴建起了几座小高炉。在小高炉工地的每座高炉前,师生们忙忙碌碌,有的是炉前工烧炉火,有的配料加料,有的开锅驼机为高炉吹风,有的肩抬车拉地运送原料。炼铁需用的原料有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等,这些原料在峰峰矿区还是比较充裕的,可以就地取材。我当时在高炉工地上干活就是运料。我们两个人一组,一根扁担一个筐,两个人抬着,把铁矿石从几百米远的地方运到高炉旁。炼铁时,把按比例配好的原料从炉顶加进炉里,经过炉火冶炼,在高温下熔化成浮渣和铁水,在出铁前要把渣液放出来,然后再把铁水放出来。当一炉炉红彤彤的铁水从炉膛里流淌出来的时候,大家欢呼雀跃,异常兴奋。但是,由于小高炉属于土高炉,再加上技术不过硬,炼铁时经常出现结底的现象,就是浮渣在炉底凝住了,铁水出不来了。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解决结底的问题,否则就无法再炼下去了。我们的小高炉确实也炼出了生铁,但由于用土法冶炼,生铁很难达到质量要求,无法再利用。

在全国各条战线大跃进的背景下,学校加快了勤工俭学的步伐,先后又建起了石灰窑、焦炭厂、陶瓷窑,还在校园内开辟了一块地搞起了小麦高产试验田。石灰窑就建在元宝山脚下,烧石灰所用的石灰石(石头)就是在山上开采出来的。我在石灰窑参加劳动就是运石头装窑。在石头窑干了一段时间后,学校又调我去焦炭厂炼焦炭。炼焦的原料是煤炭,把成块的煤炭粉碎后装到大型的圆形的焦窑炉上,从窑炉边墙的点火孔点火,将堆放在窑内炼焦煤点燃,大致用10天左右时间焦炭烧成。土法炼焦结焦周期长,成焦率低,煤耗高,焦炭质量差,污染严重。当时炼出的焦炭一部分作为原料用在炼钢铁上了,一部分留到冬天在宿舍点炉子用了。我在炼焦厂干了不到一个月又转战到别的岗位上了。

著名的磁州窑在邯郸峰峰矿区彭城镇。“南有景德镇,北有磁州窑”享誉全国。在峰峰矿区彭城和其它乡镇都有陶瓷厂,在我老家义井镇上拔剑村也有几座陶瓷窑。生产陶瓷是峰峰矿区的传统产业。在勤工俭学中,学校领导决定要建一座陶瓷窑生产瓷碗。为此,学校从高中几个班里抽调里20多个人组成一个专门班子,在一位老师的带领下,奔赴坐落在彭城镇的邯郸陶瓷一厂学习成套制作陶瓷技术。我就是这个班子的一员。邯郸陶瓷一厂始建于新中国成立前,是一个有着实力雄厚、技术成熟的优秀企业。我们能到这里来学习技术,可见学校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烧制瓷碗一般要经过原料加工(包括配泥和配釉)、泥坯制作、上釉、烧制四大工序。我们20几个同学按工序分成四个小组,分到车间向师傅学习技术。我和其他两位同学是烧工小组,学习烧制技术,这是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关键一道工序。我们在陶瓷一厂学习培训了一个多月时间就返回学校开始独立生产了。按常理说,师傅带徒弟要在3年左右。我们学习了一个多月就“出师”,可谓速成了。学校的磁窑建在大操场的南边,比标准的磁窑要小,只有4个炉道(标准的磁窑有8个)。一开始我们生产的产品是粗瓷碗。从备料(陶土)、和泥、做碗坯,到上釉、绘边、干燥,然后把碗坯放到用耐火土烧制的笼盔里,再把放满碗坯的笼盔一摞一摞地装进窑里。使用笼盔可以保护碗坯进窑烧制不粘连,不倒塌。把窑装满后最后把要窑门封上,但一定要留一个观火口。从在窑的炉膛里点火开始焙烧这道工序,由我们三个烧工负责完成。我们三个人分成三班,24小时三班倒。在班的烧工要干的活儿有:一是备料。用小推车把煤炭运到窑周围的炉膛前以备使用。二是把煤加进炉膛里,加煤时两只手用铁锨使劲要均匀,煤要撒开撒平。三是用火钩把炉膛里燃烧着的煤翻匀,使炉火燃烧更旺。四是要及时清洗“结底”,由于炉膛里的煤燃烧不充分,粘粘的炉渣会粘在炉箅上,如不及时清除,火力就上不去。五是随时观察窑炉里的温度,从窑门的小窗口观察火燃烧的颜色,开始几天颜色发红温度在600-800度,到后几天火的颜色呈白色温度可达到1000度以上。瓷碗在1000-1200度左右的高温下即可焙烧而成,时间在7天左右。这样干一班在8小时内要完成以上诸多工作,在交接班时要保证炉火旺盛。当烧工不仅工作强度大,而且在室外作业,当到了秋凉季节,前胸被火烤,后背吹凉风,再加上吃凉馒头、窝头,累了身子伤了胃口。焙烧完成后,等窑內温度冷却下来,就开始出窑,把笼盔搬出来,把焙烧好的碗取出来,这就是我们劳动的成果。我们陶瓷班的同志们都为自己的劳动付出而感到高兴。我们生产了几窑瓷碗后,为了满足大炼钢铁的需要,又改烧耐火砖。

有一次,在窑上我们烧火的煤炭用完了,当时又找不到运煤的汽车,学校决定让我们烧窑小组全体出动,用排子车去峰峰矿区王凤煤矿拉煤。从我们学校到王凤煤矿有30多里地。我们吃过早饭,三个人拉一辆车,一路小跑地奔向位于西王看村的王凤煤矿。用了不到半天时间我们到了煤矿,然后马不停蹄地用铁锹把煤往排子车上装,直到装满为止。当我们拉着装满煤的排子车返回学校时,可就没有来的时候那么轻松了。这30多里地虽是公路,但也不是一马平川,上下坡路较多,而且坡度长。遇上上坡路,一个人拉着车,另两个人在后边使劲地推,个个累的满头大汗;遇上下坡路,载重的排子车随着惯性往坡下溜,这时我们还得用力制动车子慢行,以防车子跑得太快出现不测。在一定程度上说,下坡拉车反而更难掌控。当我们拉车快到彭城的时候,一位女同学胃口疼得直不起腰来,我们在路边稍事休息后,把这位女同学扶上车,连煤带人一起拉着返回学校。当我们把煤车拉到学校磁窑卸好煤的时候,大家为完成任务而松了一口气。

1958年2月,国家发出了《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提出要在10年或更短一些时间内,完成消灭苍蝇、蚊子、老鼠、麻雀(后改为“臭虫”)的任务,使我国人民转病弱为健强,转落后为先进。指示发出后,全国掀起了讲卫生、除“四害”运动。学校是讲卫生、除“四害”的重要阵地。为了消灭麻雀,学校采取的办法:一是把指标分到班级分到个人,自己想尽办法去完成。比如,有的同学去掏麻雀窝,有的在麻雀容易落脚的地方,如牲口棚,用粮食拌上农药撒在地上,毒死麻雀。凡捉到的麻雀,把腿剪下来计数上交。二是发动全校师生,大兵团作战,剿灭麻雀。有一次,学校发动了一次围剿麻雀的歼灭战,全校师生集体出动,敲锣打鼓,摇旗呐喊,驱赶树上、楼顶、墙头的麻雀,让其疲劳飞翔,大队人马赶着麻雀出了学校,跑到学校西边的山脚下,又追到深山里,目的就是使麻雀飞到累死。这一次消灭了多少麻雀,无法统计,但有一个意外的收获,有一名学生在山里捡了一块“元宝”,这成了当时峰峰矿区的一大新闻。现在峰峰矿区的“元宝山”是否由此得名,不得而知。消灭老鼠是除“四害”的另一项任务。大家各显其能,有的下鼠器,有的用药熏,有的用浸过药的粮食毒死老鼠,捉住的老鼠要把尾巴剪下来计数上报。消灭苍蝇的行动从初春就开始了。学校动员大家到苍蝇的孳生地,如粪堆、臭河边等地方去挖蛹和蛆,把苍蝇消灭在孳生之前。为了贯彻落实“讲卫生”的指示,学校要求各个班级要制定卫生公约。有一次,我们班的同学都去校外参加劳动了,班主任把我留下,让我起草全班的卫生公约。我绞尽脑汁,参考其他班的公约,起草了一份比较全面的讲卫生条例,受到了表扬。讲卫生不光写在纸上,而且实实在在地付诸行动。学校大搞环境卫生,清除校园垃圾、铲除杂草,发动大家在校园的操场、院落泼水,以防刮风尘土飞扬。学校把清整厕所作为重点,因为当时的厕所是旱厕,就用石灰盖到茅坑里,以防招惹苍蝇、散发臭味。为了把讲卫生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学校加强了评比检查,抓典型、总结推广经验,不断把讲卫生工作引向深入。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60多年过去了,大跃进年代所发生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仍记忆犹新,我所经受的各种锻炼在自己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那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代,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年代!在那个年代,我吃过苦,受过累,甚至遭过罪,但我无怨无悔,因为这一年为我今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九五八,我终生难忘!


 

(作者:李清和 中共天津市委原常务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南开大学外文系俄语专业1960--1965届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