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安)3月21日下午,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俄罗斯科学院文学与语言学部主任、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瓦季姆·波隆斯基(Вадим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Полонский)教授做客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西方的接受历程》的学术报告。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学院及天津师范大学的部分师生共同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由俄语系王丽丹教授主持。
讲座中,波隆斯基教授首先展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在西方的早期译本,这些译本在西方对陀氏创作的接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后波隆斯基教授解析了陀氏对19世纪末至21世纪初西方各国文学与文化的关键性影响,并指出非理性、潜意识和无意识等西方对陀氏作品研究的关键性艺术表达概念。波隆斯基教授进一步考察了自20世纪初期起西方作家及批评家如何将陀氏所代表的艺术世界纳入西方文化体系的过程,以及弗洛伊德、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托马斯·曼以及英国小说家劳伦斯等诸多西方学者,如何对陀氏的作品进行了何种评述。最后,波隆斯基教授还介绍了2021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周年纪念会议的概况。
在持续两个小时的学术盛宴中,波隆斯基教授在多种语言间自如切换,不仅丰富了师生对陀氏创作与西方文化关系之间的认知,还拓宽了师生的研究视角与方法,深化了师生在文学比较研究领域的知识。在互动环节中,师生围绕陀氏与东西方文化互动、陀氏创作对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的影响、及其创作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等细节问题,与波隆斯基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最后,讲座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