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举办“AI for Humanities: AI时代文科的挑战和机遇”的学术讲座

发布者:杨柳发布时间:2025-03-31浏览次数:10


(通讯员 郝俊杰 彭倩)327日下午,我校哲学院陶锋教授做客外国语学院,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AI for Humanities: AI时代文科的挑战和机遇”的学术报告。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相羽主持,吸引了来自学院英语系、翻译系及日、俄、法、德、西、意、葡、阿等九个外语专业,以及公共外语教学部的师生参与。

陶锋教授系清华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曾作为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问学者赴德国波恩大学研修,并先后在美国夏威夷大学、波士顿大学及柏林洪堡大学开展学术交流。其研究领域涉及人工智能伦理与美学、行为哲学等,在跨学科研究方面具有深厚造诣。

讲座伊始,陶锋教授以人工智能艺术为切入点,深入阐释了交互性作为技术本质的哲学内涵。他指出,人工智能人文的交互本质既是信息交流的技术过程,更承载着社会交往的伦理维度,指向中国传统文化"天人交感"的哲学智慧。人工智能面临伦理问题(价值对齐),可依据从反馈中学习的技术对齐(前向对齐)与治理对齐(后向对齐)实现道德数据集的构建,进行场景模拟和价值评估。

在论及人工智能的"知识危机"时,陶教授系统分析了AI幻觉现象的技术成因与哲学启示。他认为,参数优化、数据筛查等技术手段虽能缓解表象问题,但根本解决之道在于人文精神的滋养——唯有通过人文教育培育批判思维,深化对知识本质的理解,方能帮助认知主体突破技术迷思。这一观点引发了在场师生的深刻共鸣。

讲座高潮部分,陶锋教授回归哲学本体论维度,以"人的生存意义"这一终极命题为支点,对人工智能人文进行了行为哲学解答。他结合新时代AI+文科的发展,分享了自己对AI时代的人文教育应如何开展的看法,并对数字人文,新的人文跨学科研究以及新文科教育等进行了讲解。

互动环节中,学院青年教师与研究生踊跃提问,与陶锋教授就AI时代外语教育应如何发展,AI与批判性思维的培育等问题展开深度对话。各系青年教师对当下人工智能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时代中新文科所承载的意义与价值与陶锋热切交流,结合细分专业及教学经验,对忽视人文学科将导致的理性工具化、技术游民、数据暴力等危害进行了细致探讨。思想的碰撞持续近一小时,现场学术氛围热烈。

此次讲座聚焦人工智能与新文科发展的前沿议题。与会师生普遍表示,陶教授的演讲既有前沿技术的哲学穿透,又具人文关怀的现实温度,为应对智能时代的学科转型提供了重要启示。